致敬劳动者
致敬劳动者
——2024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
王渤,中共党员,数控车工高级技师。他始终以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指引,长期扎根于钻探装备生产一线,不断锤炼技艺,勇做技能创新先锋。他先后参与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,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;发表学术论文5 篇,发明专利6项,实用新型专利 5项;主持和参与完成“五小”“QC”项目20余项。王渤立足岗位、秉持工匠精神,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,为西安研究院钻探装备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今年五一,王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
王渤从事钻探装备生产已23载,是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“王渤创新工作室”负责人。很多人不会想到,这样杰出的技术工人,刚入职西安研究院时,仅仅是一名中专毕业生。
2000年7月,毕业于西安仪表工业学校的王渤,以面试理论第一名的成绩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,入职西安研究院。
刚上班没几天他就被外派出差,到井下作业。
那时的王渤年仅22岁,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。直到履带车一点一点将他送到井下。污水、瓦斯、巨大的爆破声,瞬间让他这个毛头小伙子“怂”了。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污水里,令王渤愈加感到恐慌。度过了难捱的4个多小时井下作业后,王渤终于返回到地面。他意识到只有自己尽快成长起来,炼就“硬本事”,才能让煤炭行业更科学安全。
重返车间后的王渤,像变了个人似的,变得更加能吃苦,也特别能战斗。当时的王渤努力钻研数控技术,每天书、本、笔不离身,一有空就苦学数控知识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向老师傅请教。2002年车间新购置了两台数控车床,见到王渤人勤又好学,领导决定给王渤分配一台,让他试试。有了数控车床,王渤更加投入,刻苦钻研、边学边干。
从操作普通车床到数控车床,通过学习成为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多面手。从程序编订、故障维修到更改数控车床参数、设计专用夹具,任务难度日渐加强,维修过程异常艰辛,但王渤乐在其中。
王渤还记得在调试一台设备时,反复排查了很多遍都找不出原因,那段时间他是吃不下也睡不着,后来又跟厂家通过视频电话反复沟通,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十通电话,才最终在厂家的远程指导下,把设备调试好,这时他一直悬着的一颗心才放进肚子里。
为更好适应企业发展,王渤坚持自我提升,先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证书、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学历,实现了自我提升和飞跃。
他积极参加集团举办的技能比武,为了备战,他起早贪黑,埋头在车间里训练实操,每天训练10个小时以上。2018年,他获得“全国技术能手称号”。作为高技能人才,解决设备难题,是王渤的“看家本领”,这也成就了如今的数控诊疗大师。
2009年,王渤在调试第一台搬运机器人时,发现“机械手臂在抓举时,经常‘意外’带动相邻钻杆,造成下一钻杆位置发生变化,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。”为了攻克这一难题,王渤反复调试,即使熬得双眼干涩通红,也顾不得休息。最后想到了减弱“磁吸”和“增加距离”的办法,实现了对不同规格钻杆上下料的自动控制,完美解决问题,生产效率提高了40%。最终这项技术获行业表彰。
这几年,王渤积极参与车间自动化改造,解决了螺纹自动化加工、钻杆飞边外圆加工自动化难题;摩擦焊接工作站实现了无人化,推进了钻具生产智能化;参与设计螺旋槽铣床自主生产方案,极大地解决了产能瓶颈,新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;解决了通缆定向钻杆关键配件的加工难题。他大量出色且开拓性的工作,不断推进生产工艺改进,促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
徒弟刘少卓回忆起自己刚进车间时,王渤带着他一块负责设备维修。为了尽快排查到故障点,王渤在设备底下趴了整整一天。“我被师父感动到了。”刘少卓补充说,师父以身作则,不仅教会了他技术,更是传授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“功夫在诗外”徒弟高明牢牢记着王渤说过的话。在王渤的影响下,高明等青年职工逐渐提高了自学能力,开始积极探索新技术,并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分享。
近年来,通过“王渤创新工作室”平台,培养出多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,其中4人获陕西省技术能手、3人获西安市技术能手,还有不少人成长为行业骨干。
2022年公司智能钻探设备产业基地建成,王渤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字化车间里。现如今,每天一上班,王渤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就聚集在一起,王渤组织大家学习讨论,集思广益解决车间的堵点难点。他说,“只有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,同时跟上行业的发展,创新工作室才有意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