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文物中的纪律故事 | 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”

阅读次数:2034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08-09

陕西省佳县凌云路上,一座镌刻着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”13个大字的纪念碑,不仅是这座县城的地标,而且早已融入佳县人的精神血脉。


佳县是建在黄河西岸万丈绝壁上的古城。74年前,艰苦卓绝的大转战期间,毛泽东率党中央来到这里。在此生活战斗的100个日夜中,党中央运筹于山峁沟壑之间,决胜于千里之外,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。由此,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。


据佳县籍女作家刘亚莲介绍,1947年10月17日,毛泽东一行来到佳县县城,时任县委书记张俊贤闻讯后,赶紧把毛泽东迎进县委的窑洞,汇报了当地的生活、生产情况。


张俊贤请毛泽东给县委题词,毛泽东当场答应下来。当晚,张俊贤赶紧安排县委工作人员做准备,并派人赶到县城的长源兴商店,买来一块二尺长的白布,又找来毛笔和砚台,连夜送给毛泽东的警卫员。“整个县城都找不到一张像样的书画纸,当地峪口纸厂造的纸又不容易保存,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,决定用布。”刘亚莲说,卖布的店主得知是请毛主席题词,说什么都不肯收钱。


10月18日一早,毛泽东再次来到佳县县委。走进县委大院,他第一句话就问:“群众的生活怎么样?”张俊贤说:“群众生活还是很苦。不过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。”


毛泽东动情地说:“佳县人民为了解放战争,宁愿自己吃糠咽菜,把粮食省下来给我们的战士吃。”并再三嘱咐张俊贤,要搞好农业生产,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排好。毛泽东接见了前来参加县委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,与大家合影留念后,张俊贤再次提议:“主席,您来一趟不容易,请您给我们县委题个词,以勉励和教育大家。”


毛泽东随即挥笔写下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”。1970年,佳县县委、县政府在县城中心修起6米多高的纪念碑,将毛泽东的题词刻在纪念碑的正中央。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密码,就隐藏在这熠熠生辉的13个金箔大字中。


据《佳县志》记载,中共中央在佳县期间,当地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给予大力支持,凡是有三孔窑洞的都腾出一孔给部队住。1947年秋天,毛泽东牵挂山上种植的尚未成熟的秋庄稼,指示机关人员和部队官兵全体出动,帮助老乡抢收庄稼。随后,又拿出部队食堂节约的麦子给贫困农民做种子,帮助农民把地种完。


一次,警卫员在路边捡回几颗红枣。毛泽东看到后,严肃地讲:“怎么能吃老乡的红枣呢?我们有纪律,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。”警卫员赶忙解释:“这枣是掉在地上的,踩坏了可惜,还不如吃了好。”


“如果你把红枣捡起来,放到树下,不就踩不到了吗?”毛泽东很认真地说,“‘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’,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群众纪律。”


1948年3月23日,毛泽东率党中央从佳县刘家坪村出发,在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,前往华北解放区。


“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,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,军爱民、民拥军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。”吴堡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慕生树说,“近百年来,我们党干革命、搞建设、抓改革,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。”


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”,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如磐初心,也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。


来源:秦风网

上一篇:通报显示上半年超90名厅局级以上政法系统领导被查,"违规插手案件处理"占比近七成

下一篇: 党员干部能吃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家宴吗?